若非群玉山头见

读者工作手册

2022.12.17

——读者身份和创作者入门

基本忘了的,读者工作手册

现在是2022年12月17日,距离本文创建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去年看了《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马上叮叮当当敲了很多字,就剩下一个小尾巴没有写,结果一剩就剩了一年多……

现在对着去年洋洋洒洒写的这些字,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我写的,但现在肯定写不出来了!结尾的小撇步部分(aka我剩的尾巴……)我已经不能确定都想写些啥啊,全无思路。 所以最后就真的像坑了很久的文艰难续上结尾,如此这般完成此篇。

以下为2021年完成的部分。



起因是看了《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和《夜晚的潜水艇》,后者对本篇主要灵感贡献是其书评带来的。

题目具体解释,就是“本人想成为的一种批评性低吸收度高反馈性强的理性读者兼创作入门铺垫的工作手册”……李诞的这本《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中的“脱口秀”可以换成“写文”等一切与输出有关的词,此处更偏向商业输出,以及“凡人”的输出。因为天才万里挑一,而如果天才想糊口(而不是一作传世,但在当代名不见经传),就更要一些普世的方法论。

而这很符合我的情况。我从来不惧怕表达与输出,但是十分知道自己的短板,几乎不懂得结构与技巧,这与懒惰相辅相成,使我基本不懂得讲故事,写的评论性观点也经常十分松散。感受更是时常陷入一种“太多了反而无从下手”的窘境——这就使我更加懒惰与拖延。

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但总是不知如何下手解决,前两天看了这本《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突然就有了一些实际的方法指导,因此记录下来,作为个人的一些想法总结。

开始前,再一次强调,一切将以“本人想成为的一种批评性低吸收度高反馈性强的理性读者兼创作入门铺垫的工作手册”为中心,因为我最终的目的不是做批评家,是想要也能入一点创作的门,我也不想写惊世巨著或者爆款红文,就想能顺畅的把一些脑洞表达清楚(我实在是无从下笔一窍不通),自己满意也能让目标受众的小圈子满意(也不用很满意,部分满意就可以了),不至于喜爱了一些金子般的作品和人物流了一地眼泪之后,除了情感什么也没有留下。所以,我希望能看懂“气的走向”“势的发展”以及如何规避错误,尽可能学习而非一味的批评。

写,不要想

一反本人拖延的习性,这次基本是刚看完就起手开始写这篇读书随笔,这是《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以下简称《脱》)里提及的,以量和笔下的行动(里面指的是脱口秀的逐字稿)作为一切的基础和开端,“写不好还写不坏么!”——振聋发聩,我们凡人就是需要笨办法,很多人也不是没有好玩好笑有意义的观点和灵感,但最多嘴上说说,永远也落不到实处。这也是我极讨厌看别人的大纲、脑洞和梗的原因,这些说实话不会出现特别稀奇或精彩的了,我也能想到我何必看你的呢?

《脱》里提到的“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是创作者的宿命,而不能因为不满意就不完成它,越不满意越写不下去,越写不下去就越无法进步越无法使自己满意,“前30万字垃圾都是为了现在开始的20万字做铺垫。”,垃圾有意义。

况且我自己为数不多的写作中,也曾有过“这真的是我写出来的句子吗好得像是被附体了”,这种东西都是在实际真正写的时候才能获得的,写得越多这种时刻才能更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沙里淘金——我要让千万粒沙子从手中漏下去,才能得一点点金子。

《脱》里李诞强调过很多遍“取法其上的其中”,既然我想成为一个入门的创作者,那么我就要将目标订成写出最好的作品学习最好的方法,好比写脱口秀段子要避免“谐音梗”和“网络用语”,那可能对应出来就是“不要纯写黄”(?)和“乱七八糟的热门设定”。我们不是天才,但是可以学习天才的方法,学出来一点点成效可能就能使你在普通人或同行中好很多。我始终记得哲学是一切学科抽象出的普遍规律,所以创作的苦闷烦恼挣扎都是相通的,享誉世界的大师和同人网站上写一篇难看同人的写手在创作中的困境和心得也是相似的,但写出来的作品明显天差地别。所以在网上偶尔看到一些人说自己多么认真多么努力深受打动而去看其作品——十有八九都不太行,甚至反不如纯为了赚钱而写的商业写手,真诚创作的心都是相似的,但能力天差地别啊。所以比起心境上的“想”,“做”是更重要的。

放弃,然后得到

越早丧失看剧的乐趣,越早发现观察剧的乐趣,越早成为一个合格的以创作为生的人。

放弃看的乐趣,享受观察的乐趣——这样的测验不只在看剧时,在面对一切时都一样。

以前和朋友聊天时,讨论过“学习道理”,朋友学习舞蹈时感觉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也多了一些,我说是的啊,不管是学什么,只要投入了,道理总是一样的,尤其是关于人生的一些普适道理——诸如坚持和想开……以及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和实践之后,会发现自己能更了解到这一门的乐趣。

拿舞蹈和竞技体育举例,欣赏美与力量是第一步——当然,这个各有不同,有些人天生就不是很喜欢这类东西,也无从感知,这是每一行最重要的东西;之后是了解规则和规律,这就是有点懂了,和人聊天也能言之有物,这是爱好者群体有效讨论的基础,能到这一步又是非常快乐,从这一门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认识了新的朋友,甚至也能产出一些总结感受性的作品;最后如果自己也去实践了,那之后再看,就会有更多的钦佩欣赏和体悟,再看到舞蹈表演和体育赛事时,就时《脱》里说的从“看剧”变成了“观察剧”。

确实会思考很多,也少了一点完全体验沉浸的乐趣,但我个人认为并不是不能共存的,比如我想,面对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即使以后我真的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作者,会下意识“观察作品”,会“想很多”,可好作品带给我的丰沛的情感也依然存在,我一定会更加敬佩和赞叹,甚至能稍稍体会到一点写作者在当初创作这些段落时的出发点,稍稍同步一些痛苦,稍稍形成微妙的共鸣。

而在我的观念中,从来都是——如果这篇作品不能做到如此,那也不必看了,或者纯粹打发时间看一下,仅仅因为被看破就无法打动别人,说明还不够还不行,无法征服对方。

吸收,代替批评

你从一个批评家变成一个建设者的过程,你一定会理解什么叫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作为一个批评家,你是可以活得很好的,你很快乐,你不沾水嘛,到处说人就好了。而且你眼光高的话,你批评的又都在点上,你还会收获一大批拥趸,然后这帮拥趸就会把你害得死死的。你可能在25岁的时候是有机会成为一个创作者的,但你因为审美过好,读的过多,过于聪明,变成一个批评家之后,被人崇拜,被人喜爱,成了一个著名批评家,就再也写不出来了。

提起读者,或许最合格的是能做出最客观准确有效的评价,夸赞文采斐然,批评鞭辟入里,这其实本质上和我“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观察铺垫”并不冲突,会写的人必然懂得文章的脉络和优劣(一些创作者创作新篇的开端有时就是“这我写的肯定会比ta好”),这些都是不可分割的,但这或许是天赋型选手和已经是创作者的人才能走的路,大部分人虽然会有这种想法,但时常是无从下笔。

一时的批评或许能留下对其他读者的参考价值,我以前会想会批评又怎样呢,靠批评获得的认同本质和做网红也没有区别,世界需要但我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脱》里说因为批评得好而获得的拥趸会让人再也写不出。

解决“眼高手低”的办法是手要跟上眼,批评的道路是审美的眼不断提高,如果不创作就真的跟不上了。(此时,我好像有点庆幸自己审美很差……)

李诞说人人都可以做五分钟脱口秀,因为就是大部分人审美并不高的,能被我们看到的已经是足够精彩的批评了,茫茫人海中如我般审美还很一般的人才是大多数,而我们都拥有生活,缺少的只是一点观察和尝试。

吸收生活,生活包括你的工作你的朋友你的“敌人”(傻逼老板傻逼同事吵架时的父母恋人),包括阅读和欣赏的一切。我们时常不满足于自己的处境甚至自己,这都是很正常的情绪,但人不可能做小孩子,让失败有意义、运用负面情绪(不管是作为创作的素材还是动力)从而获得更多更好的东西。

我以前也会愤怒,后来不愤怒了,开始觉得可笑,大大降低了乳腺增生的危机,下一步希望能从这种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抽离后的无视中走向记录总结运用,按照“取法其上得其中”的原则,我将目标定为让人能因为强烈的共鸣和思考——《脱》里提及的:

你的观众也不是自然人,而是与你的价值观共鸣的集合,这些人互相之间以及与你可能都天差地别,但他们都与你脱口秀表达出的那种价值观产生了一种共鸣,这一小部分价值观只是那个观众人生的一个侧面。我们要找到的就是这无数侧面的集合。”

经过努力和运气(本人是否能开一点窍……万一我是万里挑一的创作大笨蛋呢!),最终会达到“写点能看出一点作者观点并引起共鸣的作品”的状态。

个人,与世界的共鸣

你在舞台上,其实是在把你整个人分享出去,扔出去,你“表演”的快乐痛苦,你“表演”的人生选择,你“表演”的愤怒得意,通通包含着也塑造着你的价值观。

表演这个艺术门类的根本原则是让人相信,脱口秀表演就是让观众从相信你开始,慢慢理解你,爱上你。

这也是为什么脱口秀表演有时是危险的,有时会暴露太多,有时演完被人评价会感到受伤害。

“写小说,拼到最后是拼人格”。

其实我时常觉得舞台是个很安全的地方,那里正是可以袒露内心的地方,是个会得到宽容的地方。

可以想想很多讲种族歧视,攻击性别的内容,那是生活中绝对不能讲,但在台上就没大所谓的例子。

我是一个极其没有主见的人,在网上或许还有一些观点和表达,生活中简直是能跟所有人聊上——认可地聊上,不认可的东西也糊弄过去,让对方基本看不出我心里是觉得是屁话的,这与个人性格有关,不止聊天,其他方面我也好说话,或许会被伤害和欺负,但我活了也快三十年了,早就想通就接受了,也有自我保护的方式。

我以前觉得,我这种人就无法坚定地表达,即使是上网,我虽不至于骑墙,但很多事上也是能听进去对面的观点,而创作出好的作品经常需要强烈且坚定的观点,绝对的自信和反驳欲,笔下的故事才会精彩,人物才会闪闪发光。

小撇步,关于观察与创作

梁左在写《闲人马大姐》时是这样创作的,每天要写剧本前,随便翻开成语词典的一页,挑一个成语,读完这个成语的释义,以此为主题出发,开始写作。

北野武在谈到喜剧创作时说,“喜剧是一定要有个边界的,没有边界漫无目的地想,什么都创作不出来。”

以写提高读的质量。

2021年完成的部分结束了,下面开始烂尾时间。



现在开始一些关于“观察与创作”的瞎掰……

翻字典这个事吧,我之前去黑灯的专场,黑灯说在笑果训练营,程璐给他们培训,就告诉他可以把字典里所有跟“瞎”有关的词都挑出来开始写稿。这事应该就和上面梁左这个例子一样,开始进行一些命题作文。我想起来小时候写作文,给个题目就开始想。近年来还有《xx件可写的事》这种书目,给创作提供一些原点。

说真的我已经完全不懂这个“以写提高读的质量”是想表达啥,如果是说因为看懂了一些门道所以更能高质量阅读,是否跟前面的部分重复了……?难道是想说写作者的“澡雪精神”……???

呃啊啊啊我编不下去了,这一趴根本不能称之为小撇步,不如更改为“例行的发散时间”吧!!!

写到这里,尤其是中间搁置了一年多,我已经没有什么创作的想法了,能在今后看书时读出更好的感受并且顺畅地表达出更有意义的所思所想是我一直想达到的状态。

就到这里吧,以上!!!

发表评论